記者林亞樺/台北報導
現代少子化因素,小孩生得少,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,在任何方面都不要輸在起跑點上。以身高為例,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發育階段,與同儕相比過於矮小,因此常用牛奶、補品等方式幫孩童補充營養,但這些營養品是否真能幫助孩童發育,也成了許多家長心中的疑問。
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逸首表示,影響孩童身高發展因素除了遺傳(爸媽身高)佔關鍵要素外,孩童本身有無健康問題,像是酸血症、甲狀腺疾病、生長激素缺乏症,或是極度營養不良等,皆會影響孩童身高發展。
林逸首醫師進一步解釋,如果家長擔心孩童發育問題,可先對照生長曲線表進行檢測,若孩童身高低於曲線3%以下,每年身高長不到4公分,就可能有生長遲緩的問題。自行購買坊間轉骨配方或增高藥服用之前,可先帶孩童到醫院檢查,以免增高不成,反令孩子出現性早熟徵兆,更不利於長高。
林逸首醫師以診間一位16歲男生為例說明,這名個案在12歲時因身高相較同儕顯得過於矮小,家長驚覺異狀才帶至醫院檢查。經醫師透過抽血篩檢、藥物刺激測試後,確診男童體內生長激素不足而長不高。在醫師與家長討論後,開始施打生長激素。經過3年治療,長高近30公分,不僅重新找回自信,也讓父母放下心中一塊大石。
林逸首醫師指出,由於生長激素分泌量在晚上11點到凌晨2點達到最高,以往孩童必須住院,並在半夜抽血檢測,對孩子與父母都是一種煎熬;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現在可以在日間,透過藥物搭配抽血即可確認。
此外,現在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的藥非常便利,雖然需要天天施打,但是只要在家中自行施打即可,再加上目前給予藥物的注射針頭都很細,大大降低孩童施打時的疼痛感。
林逸首醫師也提醒家長,生長只有一次,不能重來。身高發育應從孩童六歲,即小學一年級開始留意,若家長發現或擔心生長遲緩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測與評估。此外,適當的運動,盡早於晚間10點前就寢以及睡眠充足,對孩童身高發展都是相當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