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客人數


米飯冰一冰,血糖不會飆升

米飯冰一冰,血糖不會飆升

 

 

很多人喜歡把米飯作為一日三餐的主食,但是和饅頭、燒餅等麵食比起來,米飯的升糖指數比較高,進食米飯後人體的血糖值會「飆升」,給體內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帶來沉重負擔,所以長期吃白米飯可能會引發糖尿病風險。

不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,米飯進食前先在冰箱裡「冰一冰」,對血糖的影響就沒這麼大了,這是為什麼呢?
 

生澱粉與抗性澱粉

我們知道,大米的主要營養成分是澱粉,澱粉被人體吸收後就會變成血糖。

在生大米中的澱粉是「生澱粉」,結晶結構比較緊密,是人體非常難以消化的澱粉形式。在煮飯過程中,水分開始進入大米中,浸潤了澱粉結晶結構,使澱粉的表面積增加,這就是為什麼看起來沒多少的一碗米,做成米飯後會變成一大鍋的原因。這樣的澱粉更容易被胃腸道消化吸收,導致血糖快速上升。

但如果把米飯煮好後,放在室溫下,或者是放在冰箱裡冷藏一段時間,水分就又會漸漸地離開澱粉結晶區,這樣的澱粉就叫「抗性澱粉」,可以減慢人體的消化吸收速度。

抗性澱粉有什麼好處呢?一方面,抗性澱粉難以被消化吸收,可以減少血糖飆升的風險,而進入到小腸末端與大腸後,抗性澱粉又可以被腸道細菌作為膳食纖維利用,所發酵的丁酸,會刺激腸道激素的分泌,進而調節胰島素敏感性,幫助控制血糖,也可以抑制食慾等。

除此之外,也有研究發現抗性澱粉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的功效,因此抗性澱粉確實對人體的好處多多!攝取含有高抗性澱粉的食物,確實是有助於人體健康的。
 

冷藏增加抗性澱粉含量

冷藏,是抗性澱粉生成的加速器!研究發現,無論是冷藏(3.5℃)、放於室溫(20℃)或冷凍(-17℃),米飯中的抗性澱粉含量都有上升,但在冷藏環境下抗性澱粉含量更是大幅提升!

 

冷藏後加熱會影響抗性澱粉嗎?

不過,我們可不是吃冷飯、凍飯,而是將飯再次加熱,這樣抗性澱粉還存在嗎?研究發現,即使在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的米飯,其中的抗性澱粉含量還是高出室溫下放冷的飯,另外一項研究表明,進食加熱的冷藏米飯後血糖反應仍然較為平緩,這都說明冷藏的米飯加熱後再吃同樣不會使血糖飆升。


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,米飯冷藏與否,只會影響到血糖上升的快慢,總體含糖量是不會變的,可別因為米飯冷藏過就放心大量進食,反而造成血糖和熱量負擔喔!
 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health/pnpq2z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