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鐵 吃蘋果、葡萄乾,不如紫菜、黑芝麻
原始網站連結
康健雜誌
鐵質除了讓人臉色紅潤之外,也是影響發育、增加抵抗力的要角。要如何才能攝取足夠的鐵?
鐵質能使人氣色好,是因為人體內製造血紅素、紅血球,以及輸送氧氣、產生熱量,都需要它。
一旦缺鐵,如血液大量流失時,血紅素運送養分、氧氣的功能就會變差,容易出現貧血、臉色蒼白、疲倦、缺乏體力、抵抗力減弱的情形,甚至會影響記憶力、學習力。
缺鐵的高危險群
體內鐵的營養狀況會受到性別、年齡的影響。缺鐵並不是女性的專利。男性中,以成長中的青少年、65歲以上的老年人,缺鐵率較高。
補充鐵質的正確觀念是,「食物中所含的鐵質能否被人體吸收、利用,比含鐵量多少更重要,」台大農化系教授蕭寧馨強調。
一般來說,動物性食物含鐵的吸收、利用率,是植物性食物的三倍。
動物性食物中的鐵,稱為血紅素鐵,可從肝臟、豬肉、牛肉、生蠔、蚌等獲得。通常顏色愈紅,含鐵量愈高>。而且,鐵質在小腸中被吸收、利用時,不易受其他食物影響。
蕭寧馨進一步指出,其實,一般人只要每天的一餐中,有吃到一種瘦紅肉,就可以補足鐵質,而且也不會攝取過多的脂肪。
植物性食物中的鐵,則稱為非血紅素鐵。例如,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番薯葉,以及榖類和豆類如黃豆、紅豆。通常顏色愈深,含鐵量愈高。
另外,特別要提醒的是,一般人常認為蘋果、葡萄乾富含鐵質。
但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澄清說:「這可能是基於顏色的聯想。其實,每100公克的蘋果或葡萄乾所含的鐵量都在0.5毫克以下,算不上鐵質的優良來源。」
促進鐵吸收的因子
補充鐵質,除了選擇鐵質吸收率高的食物,在進餐同時,也應儘可能搭配促進鐵吸收的維生素C,或使用鐵鍋烹調。
1.維生素C
馬偕醫院營養課副課長趙強指出,吃素的人最好選擇同時含有維生素C和鐵的蔬果,如杏、酪梨、棗子、草莓、黑芝麻、紅豆、綠花椰菜、海藻、紅莧菜。
或是在進餐時,多喝一杯柳橙汁、檸檬汁,也有助於人體吸收鐵。
維生素C是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強力因素,並且能改善植酸抑制鐵質吸收的效果。75毫克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約3.4倍的吸收率。
此外,彭巧珍也推薦,吃完牛排,改掉喝咖啡或濃茶的習慣,而以含維生素C的果汁或水果取代,將是更好的組合。
降低鐵吸收的成分
另外,進餐時,應儘可能避免影響鐵吸收的鈣、單寧酸、植酸、草酸,以及纖維質。
1.鈣
市面上標榜高鈣高鐵奶粉,強調能預防骨質疏鬆,又能增添好氣色。
但是,根據蕭寧馨的實驗發現,業者所添加的鐵化合物,較難吸收,而且鈣還會影響鐵的吸收。
為了降低鈣質的影響,最好錯開攝取的時間。不妨利用早餐、餐間點心、睡前來攝取所需要的鈣質,午餐和晚餐則以攝取鐵質為主。
2.單寧酸
茶和咖啡最好不要緊接在餐後喝。因為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後沉澱,使得鐵質無法被吸收。
一杯茶會降低64%的鐵質吸收率,一杯咖啡則會降低39%。
趙強則建議,飯前飯後兩個小時,最好都避免喝茶或咖啡。
優良鐵質排行榜---食物來源(每100公克)含鐵量(毫克)
.紫菜90.4
.黑芝麻24.5
.柴魚片15.3
.文蛤12.9
.榖類早餐食品12.4
.蓮子12.3
.紅莧菜12.0
.豬肝11.0
.紅豆9.8
.黃豆7.4